正佳提示:夏季吃冷凍食品應避免“中毒”
夏季吃冷凍食品應避免“中毒”
低溫可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,卻不能起到有效殺菌的作用,一旦恢復室溫,其中存活的微生物仍可能活躍、增殖,帶來麻煩。肉類、蔬果和凍餃子之類的主食品都是在生的狀態下冷凍的,難以保證冷凍前食物沒有攜帶各種微生物,包括致病菌和病毒。
生的速凍食品,無論蔬菜、水果、肉類、魚類,解凍后均需加熱再食用。速凍主食必須徹底蒸煮烹熟之后再食用。而冰激凌、雪糕等不可能加熱的冷凍食物,則最好選擇可靠企業生產的產品,不能隨便購買路邊攤上的冷飲。
食物解凍后,如果在室溫下放置很久,這個過程也會造成微生物的大量增殖。如果這些化凍食物沒有和其他食物隔離,那么其中的病菌和病毒還可能污染到其他食物當中,造成交叉污染。
冰激凌、味甜的碳酸飲料、果汁以及各種含酒精的飲料,冰鎮的水果、蔬菜,冰鎮或者冷水處理的面食和佳肴等,都是夏季最受市民歡迎的消暑冷食。夏季食用適當的冷食,不僅可以清涼消暑,還可以給人體補充因為酷熱而丟失的水分、電解質和維生素。但冷食的成分選擇不恰當、過多食用、使用的時機或者方法不正確,反而會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,甚至導致急慢性疾病的發生。
1、冷食不可過量
短時間內進食大量冷飲,驟然吸收大量水分,會使血液成分被稀釋,往往引起心慌、氣短或出虛汗等。
長期大量食用冷食,受傷害最大的是胃腸道。以胃為例,胃粘膜有兩道屏障結構以對抗胃腔內損傷因素的攻擊:胃粘膜上皮由一層粘膜細胞組成,粘膜細胞之間緊密鏈接而排列形成“粘膜屏障”;此外,粘膜屏障的表面還有一層粘膜細胞分泌的粘液,組成“粘液屏障”。這兩層屏障的維護和更新,依賴于胃粘膜下小血管的功能狀態。
普通冷食與體溫相差20-30攝氏度,長期空腹食用冷食,會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縮,粘膜營養狀況不佳,粘液分泌減少,粘膜細胞間的緊密連接變得薄弱,導致兩層屏障結構均受損,在不足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時,就會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,發生慢性胃炎,出現各種上腹部不適的癥狀。
2、忌空腹食用大量冷食。
一方面,胃粘膜表面溫度降低,血管收縮,降低了粘膜對侵害因素的抵抗能力;另一方面,冷刺激以及冷食中的油膩、辛辣或糖類成分,可引發胃酸分泌增加,對粘膜的侵害作用加強,加上保護因素減弱,極易引發胃粘膜炎癥甚至潰瘍。
3、劇烈運動后也不宜大量食用冷食。
一方面,劇烈活動往往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,大部分血液在四肢或軀干的肌肉,而包括胃腸在內的臟器血液含量減少;冷刺激引起的胃粘膜血管收縮,使胃腸道血液更為減少,消化酶分泌也銳減,導致胃腸功能紊亂,影響食物的消化,甚至可引起惡心嘔吐以及腹痛、腹瀉。
另一方面,運動使胃腸等內臟溫度升高,冷食的驟然冷刺激易導致胃腸痙攣,引起腹痛。